
晨起喉咙有异物、咳不出咽不下,中医称 “梅核气”,成都中医哮喘医院郑继红老中医指出,其核心病机是 “痰气交阻”,多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,对应现代医学 “咽异感症”,需从中西医结合视角找病因。
一、四大核心病因解析
慢性咽喉疾病:属中医 “喉痹”,分阴虚火旺与肺脾气虚型。阴虚者津液不足、虚火灼喉,伴咽干咽痒;气虚者水湿上泛、黏膜水肿,伴痰多乏力。西医认为,吸烟、空气污染等刺激致咽喉黏膜慢性充血,夜间分泌物潴留,晨起异物感加重。
上消化道反流:饮食不节(过辣、晚餐过饱)致胃失和降,胃气挟胃酸上攻咽喉,中医属 “肝胃不和” 或 “胃热炽盛”,伴烧心、口苦。西医发现,夜间平躺时抗反流屏障减弱,胃酸灼伤咽喉黏膜,引发敏感。
展开剩余51%鼻咽喉器质性病变:鼻炎、鼻窦炎分泌物鼻后滴漏,或扁桃体结石、会厌囊肿,中医归为 “痰瘀互结”。此类需喉镜检查确诊,避免漏诊器质性问题。
情志因素:长期焦虑抑郁致肝气郁结,气停成痰、痰气互结咽喉,即《金匮要略》“咽中如有炙脔”。西医认为,心理因素会增强咽喉神经敏感性,引发 “心因性咽异感症”。
二、科学应对建议
辨证调理:气郁痰凝者可练八段锦疏肝,配合逍遥散、半夏厚朴汤化痰;急性期用金银花薄荷煎剂含漱缓解,缓解期按需调理 —— 反流者加茯苓、陈皮健脾,阴虚者用麦冬、沙参润燥。
生活干预:忌辛辣过烫食物,晚餐距睡前 3 小时;慢性咽炎喝麦冬玉竹茶,反流者吃小米粥;晨起用生理盐水漱口,室内湿度保持 50%-60%,戒烟限酒,用嗓过度者练 “深吸气 - 哈气 - 咳嗽” 排痰法。
及时就医:异物感持续 2 周、伴吞咽痛、痰中带血,或情绪关联紧密且调理无效,需尽快就诊。
郑继红老中医强调,晨起喉咙异物感是脏腑 “信号灯”,需结合中西医辨病辨证,从病因入手调理,才能彻底摆脱不适。
发布于:四川省中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